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前沿观点 >

迈克尔.波特2004年4月台湾讲演:如何创造竞争优势

  • 发布时间:2014-06-26 13:16:23    文章来源:本所
  • 分享到:

  营运竞争和战略竞争

  营运竞争与战略竞争都是很重要的;然而一家公司所有的人力资源都投入在营运之中。营运竞争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评估生产流程的改进、监控营运水准,大家都晓得该如何做,大家也都知道如何观察对手等等。相对的,战略竞争,你必须要考虑到定位问题,你要晓得:“你在和谁竞争?”如果你真的有战略的话,那么答案是:“没有任何竞争者能胜过我!”因为你在同业中是独一无二,这样的竞争是很难被评估、也很难说服组织的其他人,因为大家都怕漏做了什么!行销人员在面对顾客时,就很怕说:“对不起,我们没有这详的产品(服务)!”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组织经营的愈久,愈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提供多种服务,由此可见这样的想法如何侵蚀着你的战略!如此一来你的定位就会愈来愈模糊。对组织而言,战略是相当困难的,例如你召开一个会议讨论竞争者的新发展,你很难避免模仿别人的策略。再深入探讨,我们发现组织与战略几乎是相冲突的,因此贯彻战略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有非常强的“领导”。

  我们再来谈谈资讯系统,为何资讯系统如此重要?因为资讯系统贯穿了所有价值链上的活动;资讯系统提供了所有活动改善效益的机会,因此资讯系统渗透到价值链的每个角落。应用资讯科技不仅仅可让你达到企业的整合,更可以协助你做决策。

  亚洲金融风暴起因探究

  以下演讲的重点将会放在国家层次,并对台湾这一两年的经济表现作检讨。就让我从亚洲金融风暴切入。到底引发风暴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对前景充满自信的亚洲国家,在一瞬间各国经济问题丛生,而政府和民间企业需穷于应付?我的答案与其他的观察家没有太大分别,但我希望能加些意见:亚洲国家的经济成长太快,超出了国内的建设,特别是软体基建的成长,无法追上成长。问题的核心是——投资效益不足。庞大的投资案,却没有设定回收报酬的指标。大部分在房地产业。像马来西亚,大量资金投进回收报酬率不高的基建工程,只为满足其自大心理,当然无法回收,加上产业界效益不彰的设备建置,当全球投资者醒悟到,他们在亚洲的投资永远也得不到回收时,资金抽离,令货币汇率和股市狂泻。在这一片繁荣的假象下,金融风暴是不能避免的。

  有一个说法,投机热钱流窜,是造成金融风暴的主因。我对这说法有所保留,事实上,这次风暴的大输家是投资者。此外,全球投资市场非理性地投资至亚洲市场,带出下一个政策面的有趣现象:各国政府对投资过度干预的状况明显,像在智利,资金必须留在当地一年,若想把资金抽离,就必需付巨额罚款。这些国家的真正需要,不是对外贸易,而是外资。

  个体经济的重要性

  我们到底在金融风暴中学到什么?这在我前年来台时曾提到的,个体经济(相对于总体经济)的重要性。我想大部分观察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是亚洲国家的总体经济表现虽然很好高储蓄率,高投资比率,投资与人力资源的努力,政府财政运作正常,但总体经济只代表部分真正状况。除非国内有好的个人经济环境,来配合总体经济制度,不然就会出现问题。这次金融风暴,一些明显的问题包括:金融体制适当的监管制度,银行不断提供贷款,却无法讨回。证券市场缺乏成熟、透明化的运作机制,更缺乏公平和适当的约束。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不健全等。另一方面,市场上缺乏竞争,因此无法透过市场机制,以合理的回收测试投资是否正确。太多私下的合作和政府的干预,扭曲市场讯号,让投资者无法作适当的投资决定。

  因此,投资状况过热,让总体经济支持者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其看法,但由于个体经济出现状况,让投资活动效益不彰,最后导致经济崩盘。亚洲国家政府把风暴的发生归咎资本市场。归根究底,资本抽离的原因是投资无法回收所致。因此,当务之急,是从个体经济的基础架构着手;另一方面,需加快把竞争和透明化这两个观念植根于经济体系。

  台湾在风暴中的表现

  至于台湾方面,有别于绝大部分的亚洲国家,在金融风暴中表现不错,其关键是台湾的产能根基稳固,像人力资源充足,基础建设完备,产业具有群聚性,竞争环境成熟。因此,台湾虽然也受风暴影响,并表现在股市、楼市上,但引起这些状况的,绝对不是经济架构的问题,因此不用过份担心。然而经济风暴给台湾的启示,是加快着手让金融市场透明化和公开化。一般公司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资料,事实上,美国经济在企业透明化这环境中得益不少,因为所有公司因此都必需正视自己的问题,并着实处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的建立,令公司管理阶层作有效益投资抉择,对台湾来说,也同样重要。风暴对台湾的另一个意义,是有机会让我们反思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而不是只处埋表面的状况,我认为台湾应对症下药,设检讨小组评估决策,并建立有制度的经济环境。

  金融风暴让我们知道有些方向是对的,不需要对现况反应过大。这里我要特别提到日前公布的IMD排行。我97年来台时,台湾的排名由18掉至23,之后又回升至16,今年,由16掉至18。各种竞争力的排名会因研究方法的不同,结果各异,因此我不认为IMD排名的升降有何特殊意义。事实上,加入个体经济指标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报告(Global Competitive Report),台湾去年排名第六,相对前年排名第八上升两级(注: 2004年报告结果尚未公布)。在我所参与的全球竞争力排行评比工作中发现,亚洲国家普遍在总体经济指标的排行,比其个体经济的表现为佳,个体经济指标所指的,是竞争的激烈性、知识财产权的保护等状况组成的经济环境。单就个体经济指标来看,台湾的排行是第20名,与排行第18的日本非常接近,并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从观察可见,若总体经济指标超前个体经济指标的排行,这个国家下一年的总体经济指标将会滑落。因此,可见国家的经济必需要有好的个体经济制度,改善竞争基本环境,公司营运正常。如果个体经济赶不上发展,投资流动(investment flow)等总体经济的条件也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