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前沿观点 >

有可能率先创造出世界级品牌的行业

  • 发布时间:2014-06-26 13:37:17    文章来源:本所
  • 分享到:

  在终极层面上,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不同的也许只是表述方式,因为人只能看到他能看到的东西。《周易》是我国古代智慧的巅峰,《孙子兵法》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这两本书都属陈寅恪所说“世上只有四十多本书值得读”之列。有意思的是,《定位》这本当代美国人写的营销学著作在我看来有很多地方是跟这两部中国古书不谋而合的。

  200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不是劳斯·瑞夫斯的独特销售主张、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念、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构的营销管理及消费者“让渡”价值理论,而是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定位”理论独占鳌头。然而事实上这可能反倒“害”了定位理论,把它牢牢地定位在了营销层面。

  当然,“定位”理论的确提供了一套相当高明且有效的营销策略,比如它的“产品延伸陷阱”和“极其简化的信息”理论要求你必须把你的信息削尖了,好让它钻进人们的头脑,即“一词占领头脑”。这种策略用孙武的话来说就是“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王老吉”罐装凉茶销售额两年内从一个多亿起步突破十亿就是运用这一策略在中国实践的成功案例。在生产技术层面,没有改变“王老吉”的任何成分,销售团队也基本没有变化,甚至连产品的外包装都没有改变。那么定位给“王老吉”带来了什么灵丹妙药呢?是能够占领消费者头脑的一个词:“怕上火”。“王老吉”原来的定位是“清热解毒祛暑湿”的药饮产品,将它重新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由药饮变为饮料,让人们把“王老吉”当成茶而非药,消除中国人心目中“是药三分毒”的顾虑,进一步拓展了消费群和消费量;同时紧紧抓住“怕上火”一词展开广告宣传,使之占领消费者头脑,让“王老吉”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了最有利位置,成为“预防上火的凉茶饮料”这一品类的代表品牌。当消费者产生预防上火相关需求时,便会将“王老吉”作为首选产品。预计2006年“王老吉”的销售额将突破五十亿元,在全方位运用定位理论的指导下,有望在十年内向全球第一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发起攻击,准确的说,以“王老吉”品牌为代表的凉茶饮料品类向可乐饮料品类发起战略性攻击,并且有可能取得胜利。按照可口可乐公司一贯的思维方式,它可能也会推出凉茶,从而自己动摇其可乐根基。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竞争中,最终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是有利于“王老吉”的,因为中国的美食餐饮在消费者头脑中占据比较优势的心智地位。

  然而我认为,“定位”决不仅仅是一种营销理论。“定位”旨在确保产品(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因此定位理论明确地提出争夺“心智”是其核心,这与孟子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孙子兵法》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第一、“庙算胜”等等思想是一样的,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层面的事情。把它视为营销学圣经实与今人误读《周易》相类。《易》本是古代君侯学的教科书,讲的是统治哲学、社会变化、治国用人,后人却只用之算命巫卜。不过是真智慧必难久掩光芒。《孙子兵法》本来只是孙武向吴王申请当国防部长的求职信,后却成为兵家圣典。我认为《定位》就是这样一本经济奇书,是一本企业家、投资者、董事会成员、总经理阶层必须反复阅读理解的经济帝王之书,讲的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王霸之术,教的是屠龙必杀之技,绝不仅仅是现在大家认为的营销层面人员的普及读本。

  多年来我从事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一直在思考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竞争的形式也发展到了高级形态。在改革开放初期,生产能力短缺,需求旺盛,那时只要能有合格产品,不愁销路,企业的竞争主要是生产的竞争,大家比的是生产线的速度、生产成本的高低。巨大的需求拉动企业飞速成长,许多企业还没有经过充分竞争就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经济结构进入了市场需求约束的新阶段,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很多生产能力闲置而市场供给并没有出现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竞争进入销售竞争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许多雄心勃勃扩张产能的企业遭遇了当头一棒,至今许多乡镇企业还没明白当年失败是怎么回事。国家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但也只能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从宏观上看,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对等决定了重复建设是不可避免的,不在一些行业出现,就会在另外一些行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将在大部分行业出现。类似广东顺德50公里半径区域范围内的空调生产能力、温州一地的打火机生产能力均超过全球总需求量的情形将在更多行业中出现。企业的竞争进入淘汰赛,大多数企业失败是必然的,只有少数企业能胜出,这与企业本身优秀与否无关。海信收购科龙后,如果不把冰箱生产线从物理形态上毁掉,把过剩的生产能力消灭,冰箱行业第二家、第三家企业倒闭的悲剧将一幕一幕重复上演。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产能过剩的生存空间竞争中,企业如同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各诸侯君主,或雄霸强盛或灭国绝嗣;又如罗马斗兽场的角斗士,只有生死两种选择。一些当年成功的企业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的剧烈竞争,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往往只能采取最原始的价格竞争手段来应付短期的危局。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外国品牌给中国企业的压力很大,而中国大多数企业不知道竞争的战场已转移,仍沿用既往的市场经验,导致竞争力下降。《孙子兵法》云:“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中国企业不知道现在竞争的决胜主战场是在消费者头脑里,还以为仍在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层面,所以资源兵力布置在了不是主战场的其他次要地方,几乎每战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