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前沿观点 >

迈克尔.波特2004年4月台湾讲演:如何创造竞争优势

  • 发布时间:2014-06-26 13:16:23    文章来源:本所
  • 分享到:

  战略带来意外的收获

  我要举个例子说明刚才所讲的概念。我想你们大部分的人都听过赫兹(Hertz)、爱维斯(AVis)租车公司、国际(National),巴爵特(Budget)等公司。这些公司都是跨国企业,也非常有名,但我认为他们都没有战略可言,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都以商务旅行者为目标,都在机场设摊位,他们都在汽车上装电视,都走高价位路线,赠送航空哩数……等,他们都提供相同的服务,实在是很难分辨彼此的差异。

  赫兹公司服务那种住在波斯顿,但要去纽约出差的一群人,但Enterprise公司是一家未上市的租车公司,他们只服务当地人,波斯顿的分公司租车给波斯顿人,哪些人呢?例如每个人多少都会碰到一些交通意外,使得汽车必须送修,或者汽车保养,或者在外地念大学的女儿回来渡假时,需要另一辆车。这些人才是他们的目标。和这些大公司不一样的是他们不在机场设摊位,他们也没有24小时营运,他们的店面很小,位于汽车拍卖厂旁,或住家附近。他们的车龄比较老,价格也比较低。赫兹标榜能租到最新出厂的新车,只要你租得起,反正是公司付钱。但当你在你的家乡开车,即使是你的女儿,你必须自己付钱,或者是保险公司帮你付钱,这些人希望花最少的钱让他们去想要去的地方,所以Enterprise用低价、旧车服务客户。同时,Enterprise也不花大钱在电视上做广告,他大多数利用人际关系做行销,采取草根性的行销策略。

  所以,你可以看出,Enterprise在租车市场中占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定位,他们自我设限,他不试着去服务这些商务旅行者,他们也不试着在机场提供24小时服务,他们缩小他们的目标,他们限制他们的活动,而他们非常非常地难被模仿。

  Enterprise不会说,别人用电脑处理订单,我们也要有,Enterprise拥有真正的策略,而他们也做的非常成功,而其他的这些租车公司只是在营运效益上做竞争。我可以举出非常多例子,但原则都相同。

  康柏的前车之鉴

  再举个例子——戴尔电脑。现在提起戴尔(Dell)是个尖锐的话题,因为康柏(Compaq)才刚经历了一场大灾难。戴尔有他的策略、也有设限、并充分将策略运用在他们的经营方式。戴尔的案例是一个很强有力的例子,他们在市场动向上,充分掌握了优势。在个人电脑早期的年代,消费者其实需要很多技术支援,他们也需要许多销售上的协助,而现在这些资源需求都不再那么重要,因此时势创造了戴尔,他们直接透过互联网下单,向大公司争取生意,成功地开创了电脑直销市场。康柏,其实也曾有过很清楚的策略;但是后来他们看到戴尔的成功,于是也跟着加入了直销市场,结果发现自己原有的组织使他们做不到戴尔的成功,同时又得罪了原来的经销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至于另一家电脑公司迪吉多,他们试图要提供所有的服务,结果也是失败,这是战略上的失败。您或许会辩称:他们的失败源于营运整合问题;但是,这都是细节上的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他们没有特色,相较于IBM,根本无法立足于市场;反之,IBM在整合上却较有组织、有效率。

  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很讽刺地,常常都发生在大企业身上,因为大企业沉浸于成功之中,自以为资质都优于其他人;从没想过战略优势才是为自己带来成功的主因。

  有舍才有得

  为了使得策略的定位更加健全,而且更加难被模仿,我们必须再加入一道配方。正如前面所提到康柏、戴尔案例,这道配方即是我所谓的“取舍”(Trade Off),当你正走向一个独持而有利的定位时,你必须考虑到自己所设定的竞争方向,是否与竞争者不同。因为,如果你真的能大小通吃的话,竞争者势必也能够立即模仿跟进。

  再以戴尔为例,戴尔本来直销做得好好的。而他们唯一经历过的一个麻烦,就是发生在他们决定要做零售的那一年;幸好他们亏损的速度很快,而且也很快抽手,公司才得以保存,现在他们只做直销。现在你再反观康柏,当康柏想要模仿戴尔过河捞一把的时候,结果如何?第一、他们所有的制造结构都还没有完全符合直销的模式,自然效益也不彰;再者,康柏自己开始作直销,其他经销商心理当然也不舒服。

  因此,这是非常不协调的,你若以经销系统为基础,本来就和直销体系有相当的差距。而戴尔的主要客户来源都是一些大机构。公司,他做直销是很能符合原本的利益。

  不同的竞争方式是不能彼此相容的,你必须选择自己要做的路线,这就是“取舍”。取舍,使得模仿变得困难,因为模仿者会因此侵蚀自我的优势。康柏想要模仿戴尔,却把自己的策略搞砸了,客户也得罪了。